有史以来,鼠类就是人类的大敌。早在三千年前,我国《诗经·魏风》中就有鼠害的描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硕鼠硕鼠,无食我苗……”说明鼠害早已广为人知。1736年清朝乾隆年间,诗人师道南在他的《鼠死行》中记述了当时鼠疫流行时的悲惨景象:“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多,忽死两人横截路。……人死满地人烟倒,人骨渐被风吹老。田禾无人收,官租向谁考?”说明早在致病微生物被发现之前,人类就知道一些瘟疫的流行和鼠类有密切的关系。 有史以来,全世界死于鼠源性疾病的人数,远远超过了直接死于各次战争人数的总和。历史上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鼠疫大流行有3次:第1次发生在公元520~565年,流行于北非、中东和欧洲,累计死亡人数约1亿人;第2次发生在1346~1665年,仅欧洲就死亡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4,其中意大利和英国的死亡人数约占当时本国人口的50%;第3次始于1894年,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结束,死亡人数也高达1200余万人。在半个世纪中,波及亚、欧、美、非4个洲的60多个国家。虽然现在患鼠疫的人显著减少,但由于自然疫源地的范围没有本质的改变,因而鼠疫仍然对人类存在潜在的威胁。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人数迅速增加,90年代发病人数超过70万人。钩端螺旋体病、鼠伤寒等鼠源性疾病的发病人数,每年都以万计,甚至十万计,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病原体由鼠传给人的途径有3条:其一,最主要的是通过鼠体上会吸血的昆虫,在吸人血时,把它所带的病原体传给人,如通过跳传播鼠疫,蜱传播森林脑炎、莱姆病和回归热,恙螨传播恙虫病;其二,鼠类所带病原体,通过粪、尿等排泄物污染水,人接触疫水分别可感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其三,在个别情况下,鼠类咬人可引起鼠咬热等。被鼠类夺走的生命是无法计算的,有人估计其大大超过历史上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在鼠源性疾病中,目前,在我国危害最大的是流行性出血热,分布于29个省、市、自治区,1950年以来全国共发病约150万例,其中1986年最高达11.5万例,2001年和2002年保持在4万例左右,2003年以后仍保持在2万例上下。20世纪以来,鼠疫的威胁显著削弱,但在1968~1977年间,21个国家仍然报告了28042例鼠疫患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鼠疫依然在鼠间凶猛流行,潜在的威胁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而且近年来世界性发病主要在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印度支那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一带,这些地区都与我国相邻。因此,鼠疫对我国的威胁仍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