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鼢鼠别名:华北黔鼠、地羊、瞎老鼠、盲鼠、瞎摸鼠子。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北京、天津。国外分布于蒙古东北部、俄罗斯贝加尔东南部与远东地区。繁殖在4~6月进行。每年产1窝,每窝2~4仔。在黑龙江地区,夏季仍繁殖,1年可产:2窗。幼鼠大多在出生后 50~60d与母鼠分居。种群数量变动幅度较小,且密度比中华盼鼠低。华北平原平均每平方千米约5只,最多为7只。但其挖掘和盗食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都不容忽视。 东北鼢鼠外形与中华粉鼠极为相似,稍大。其主要区别是东北盼鼠尾短而裸露。其长度约与后足长相等,且无毛。体背毛棕灰色,毛尖为深棕色。部分个体额部有一不规则白斑。腹毛灰色。足背部长有稀疏白毛。头骨与中华盼鼠相近,区分在于东北盼鼠的人字峰处的棱起较弱,枕骨在人字嵴垂直向下,呈截切面。上白齿的齿沟较弱;第三上臼齿的末端无小突起。
东北鼢鼠比中华盼鼠更为耐寒,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限于华北、东北温带、寒温带的季风区。喜栖息在土质黏重或偏黏的壤土中。但亦曾在河北永定河沿岸的沙土地中捕获。多见于丘陵、低山、谷地的林缘、灌丛及湿润草甸;以草甸草原和田间荒地的密度为最高;干燥的丘陵顶部和密林中极少见到。在燕山山脉、华北平原与中华黔鼠的分布区相重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