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白蚁分类学的研究,白蚁外部形态学在我国近一二十年有很大发展。李参、平正明(1985)首先利用扫描电镜对于山林原白蚁外部形态开展研究。卢宝廉等(1992)对于干木白蚁第三触角节的形态构造及其感觉器的细微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取得很好结果。关于白蚁内部形态的研究,卢宝廉(1991)对于胡氏边白蚁的消化系统进行研究,并且通过扫描电镜,揭示该种白蚁消化系统整个的细微构造,为我国白蚁内部形态的研究填补了一项空白。 我国白蚁学研究的近代历史,最为活跃的一个学科是白蚁分类学的研究。20世纪前50年主要由外国昆虫分类学家鉴定一些我国白蚁种类。当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我国台湾省以后,最早由松村松(1904)报道了台湾产一种白蚁,当时定为Termes sp.,1907年后定为赤树白蚁,大岛正满(1909~1914)写有《台湾白蚁调査报告》(第一至第四回),并且命名了台湾木白蚁、黑树白蚁、黄胸散白蚁和台华歪白蚁等。素木得一(1909)鉴定了台湾乳白蚁和黑翅土白蚁。朴泽二三(1915)在《日本白蚁的修订》一书中,竟把我国台湾产的白蚁种类列为日本白蚁修订之列,当时统计有15种。随后施耐帝(1923)鉴定了四川的黑胸散白蚁,奈提(1924)发表了中国产6个新种,候格林(1912)鉴定了台湾原鼻白蚁,科姆尼(1925)鉴定了江苏的囟土白蚁和扬子江近歪白蚁,斯维斯尼(1948)鉴定了云南的土垄大白蚁。以上就是施耐帝(1949)在《世界白蚁目录》中所记载的中国白蚁有4科13属26种。这些种类全是外国人鉴定的。这就是20世纪前50年我国白蚁分类学研究的基本状况。 |